提到晚清那些悲惨的岁月,《辛丑条约》简直是个让人躲都躲不掉的大麻烦!
这份口子是1901年签的,赔钱、割地、丢脸,把中国推到近代史上最惨的深渊之一!
一谈起这事儿,许多人脑海里就浮现出《走向共和》里的情景:79岁的李鸿章颤抖着接过庆亲王奕劻递来的笔,硬是替他签了名,背上所有的骂声,最后一口血吐出来,就成了个悲剧英雄。
这段剧情让不少人哭得稀里哗啦的,大家觉得李鸿章简直就是个“背锅王”,专门给奕劻收拾烂摊子的“修补匠”。
真相到底是什么呢?
这合同上清清楚楚的是白纸黑字,奕劻和李鸿章都亲手签的名,根本没有人代签的事儿。
这篇文章打算把这段历史给理顺一下,把那些人、事、后果一条条捋清,让大家见识见识李鸿章和奕劻的真面目到底是个啥样!
李鸿章跟奕劻这俩人,真是争得不可开交,谁都不服谁!
要明白《辛丑条约》的内幕,得认识这两个主角。
别被那些电视剧给坑了,他们俩可不简单,一个是宛如汉朝的铁柱子,一个是满清的老狐狸,各有各的本事和苦衷。
李鸿章:从书呆子变成洋务圈的超级明星!
李鸿章,1823年2月15号在安徽合肥呱呱坠地,家里条件不算富裕,但老爹李文安当了个地方官,挺喜欢让儿子读书的。
他小时候就聪明得很,书本读得比吃奶还快,1844年考了个秀才,三年后中了进士,顺利入了翰林院,这下真是迈进官场的大门咯!
这小子刚二十来岁,未来光彩照人得很啊!
1850年,太平天国大闹一场,清朝宫里的老爷们忙得像热锅上的蚂蚁!
李鸿章被他的老大曾国藩叫过去,结果就开始干起了抓叛徒的活儿。
他在老家安徽组建了一支淮军,规矩严,打仗不赖。
1862年把苏州当成了自家后花园,1863年顺手把常州也给拿下了,1864年还帮曾国藩捡漏,把南京给搞定了,彻底把太平天国的老大哥们打得稀巴烂!
这小子可真牛,清朝给他升了个一等肃毅伯,顺便把江苏的巡抚位置也甩给他当上了!
从那会儿开始,李鸿章就对洋务感兴趣,脑袋运转得飞快,意识到清朝光守着老规矩是没法继续下去了,得跟西方的技术学学。
洋务运动中,李鸿章简直就是个厉害哄哄的角色!
他在上海琢磨了个江南造军火的地方,弄枪弄炮,还弄船,算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。
他还搞了个海上招财局,想把外国人在中国的船运生意掀翻;然后又投资开煤矿,开始搞工业化大进攻!
1870年,他当上了直隶的头儿,还兼任北洋管钱管事的首领,负责外交、军队和经济,忙活了整整25年呢!
这段时间,他忙得像个上发条的玩意,修铁路、拉电报线、搞水军,真是忙得飞起,心想着靠“拼劲”救国家呢!
1894年的甲午战争简直是一场灾难,北洋水师都被打得连个招呼都没来得及说就全军覆灭了,他只能乖乖签下《马关条约》,把台湾给割了出去,还得赔两亿两的银子,这下名声直接跌到地板上去了!
到了1900年,义和团开始折腾,八国联军涌进了北京,慈禧和光绪赶紧溜到西安躲避风头,李鸿章则被叫回来处理这个烂摊子。
他已经79岁了,身子也虚弱得很,但仍然得和奕劻一起去跟那些西洋佬磕头签《辛丑条约》。
这会儿的他,心里清楚朝廷已经没救了,只能咬牙切齿地签字,努力留点家当。
奕劻:满洲豪门的生存秘籍,滑头得很!
奕劻,生于1838年3月24日,老子是满洲镶蓝旗的,跟爱新觉罗家族有关系,他可是乾隆帝儿子永璘的小孙子呢!
他家也不是那种超级有钱的贵族,他老爹是个小官,混得一般般。
1850年,奕劻当上了辅国将军,1852年摇身一变成了贝子,到了1860年又恰好升了个贝勒!
到了同治那个时候,他凭借一嘴花言巧语和会逢迎慈禧,飞速混得风生水起。
1872年,他混进了军机处,竟然还被封了个郡王,算是正式打入权力的内部核心了!
1884年,奕劻当上了外交的头头,开始掌握各国事务的大权利。
那年,他被搞成了庆亲王二等,1894年因为慈禧过生日,又给他升职了一级,结果变成了庆亲王一等。
甲午战争的时候,他负责军务,啥事都没办成,反而常常被骂得狗血淋头,说他贪心腐败、倒卖官职捞钱。
在1900年,义和团把北京搞得乌烟瘴气,八国联军也跟着来了,慈禧大妈一溜烟跑了,结果他还得留下来解决问题,和李鸿章一起签了《辛丑条约》。
奕劻这家伙,政治手段可真不错,能低头还能抬脸,特别会在慈禧那儿溜达摇晃!
他年轻的时候老子挂了,竟然还敢找小三,被人赶了出去,这小子靠着家里那点背景和自己那一套圆滑的玩意儿,又给混回来了。
1900年那场风波,他可是半点没溜,硬着头皮跟那些外国人斗智斗勇,多少也算有点责任心。
这小子爱钱爱得有点过,老早就被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。
《辛丑条约》那事儿究竟是咋搞的呀?
人扯完了,咱们来聊点干货!
《辛丑条约》究竟是个啥事儿啊?
为啥有人认为李鸿章帮奕劻签了字啊?
这捣蛋的误解是怎么跑出来的呢?
咱得从头开始整治一遍!
《辛丑条约》是在1901年9月7号搞定的,这可是跟11个国家的朋友们一起划了个大圈儿,英美俄德法意日奥都在里面呢!
咋个你要签这个玩意儿啊?
这事儿得扯到1900年那天,义和团可真是个传奇啊!
那时候,义和团人喊着“支持清朝,赶走洋鬼子”,四处乱砸教堂,还动手干掉洋人,闹得天翻地覆。
清朝刚开始觉得自己好像在玩游戏,没想到一不小心把难度调到超高,国际大军直接闯了进来,把京城搞得热闹非凡!
1900年8月,北京被敌人占了,慈禧和光绪急忙撤到西安,结果把一堆烂事丢给大家收拾。
外面那些家伙霸占了北京,死活不走,还想让清朝掏钱、给优惠,真是闲得没事干!
清朝没招了,只能把奕劻和李鸿章推出去磨唧磨唧。
聊了整整一年,1901年9月7号,终于实现“纸上谈兵”了!
协议里啥都齐全:赔了4.5亿两白银(后来加上利息变成9.8亿),逼着外国人在北京到沿海架铁路,还拆了大沽炮台,连中国人也不准反对洋人的教门!
一签这玩意儿,中国就成了大国们的提款机,想要就来取钱!
那天在北京西苑的仪鸾殿,咱们可真是好事成双,签了个字!
奕劻是大头目,李鸿章就是跟班的!
协议上面写得清楚明白:先是一笔潦草的奕劻,然后紧接着就是李鸿章的名字。
花押是个啥玩意儿?
这玩意儿就像是专门的个人名字章,满人老喜欢用,表示这真的是他本人签的。
后面那块儿有个李鸿章的签名,字虽然有点儿老态,但还是看得清清楚楚!
这排的顺序可有门道啊!
奕劻是个庆亲王,满洲的贵族,跟李鸿章比起来,那简直就是高了一个星球,代表着清朝的正宗面孔!
李鸿章是个汉朝的老兄,北方的头头儿,专门搞谈判那一套。
两个人各自负责,签名也各做各的,根本轮不到别人帮忙。
协议的文件留到,国内外的档案馆都有,说句实话,随便查都能找到,根本就没有什么“李鸿章代签”的事儿。
这误会是从哪儿蹦出来的呀?
为啥人人都认为李鸿章给奕劻签了名,还把锅扔给他呢?
主要是后来的文艺作品把事情搞得挺热闹的。
就跟《走向共和》里,李鸿章拿起笔,签完字直接喷血,那场面真是够离谱,让人泪水直流!
这故事虽然有够吸引人,但完全是胡编乱造的。
这历史书上根本没提过这种事,签字的时候就像吃白饭一样,没啥扯心吊胆的情节。
干嘛整这个玩意儿?
可能李鸿章的名气实在太“冷门”了。
他曾经签了那啥《马关条约》,把台湾给送了人家,早就被骂成“亲卖祖宗”的了。
说起来,奕劻是个满族人,还当了亲王,指责他的人可真不多啊。
后来的小伙伴们把李鸿章当成了个伤感的超级英雄,觉得他把奕劻的锅都背了下来。
这玩意儿啊,他们俩一个都别想甩,都是清朝那边的代言人,责任得一块扛!
这帮家伙一签字,清朝的日子可真是活得比黄鳝还惨,中国直接瘫了!
4.5亿两赔偿金,按照那时候的人口算,人人分一两,戏称为“人头税”,简直是让每个人都成了金子!
这还没算上利息呢,最后一算光是9.8亿两,国家的钱袋子根本扛不住啊!
清朝的老百姓可惨了,政府一边把税收捞得跟刮骨刀似的,一边还不得不在外面借钱,日子过得跟提着五味瓶一样!
铁道通到海边,外面的兵在北京安营扎寨,中央的威望就像风筝一样飞了!
十年以后,辛亥革命一来,清朝就像喝了烈性酒一样,彻底摔跤!
这协议,真是把骆驼整得喘气来最后一根草!
李鸿章:刚签完字就蹬了,真是个转瞬即逝的书法家!
李鸿章刚把条约签好,没过多久,1901年11月7日,他就在北京闪电去世了,享年78岁。
他一走,身体早就已经不济了,多年累活再加上年纪大,真是撑不住了。
有人说他签了个名就嗝屁了,虽然这说法没有啥证据,但也能看出他那晚年过得多憋屈。
清朝失去他这个大脑门,后头可就真是搞得乱七八糟了!
李鸿章这位老兄,评价就像炒冷饭,吃的人各有各的味道!
有的人说他修铁路搞洋务,是个翻身的好小子;还有人骂他签合同卖国家,简直是叛徒!
他就是个活在过时手机里的小白,心里想着要拯救世界,可惜没啥本事,拼命了最后也只好叹气。
奕劻这小子,活得跟老树似的,长着长着也没见啥好处!
奕劻的寿命比李鸿章多了一些年头。
协议一签,他就继续在朝廷里瞎转悠,1903年当上了军机大臣,1907年一路飙升成内阁总理大臣,一直到清朝彻底倒下。
民国刚诞生那年,这家伙溜达去天津,过着隐秘的日子。
他在1917年的1月29号撒手人寰,活了79年,直接退休了!
奕劻这家伙,权力是稳稳当当的,可就是没干点儿像样的事儿!
晚清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儿,他根本插不上手,也没那个本事。
书本里,他大多数都被描绘成个贪心的胖子和无能的混蛋,名声比李鸿章还要臭!
《辛丑条约》就像晚清的影子,李鸿章和奕劻的事儿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哦!
这份协议明明白白地放着,人人都能瞅,两个人一起签了,谁也不想替谁扛责任。
电视剧里的那些催泪桥段,听听就好,事实可没那么夸张。
李鸿章没那么简单,不是个爱扛事的;奕劻也不是个甩手不管的主儿,他们俩是当时棋盘上的一颗棋子。
有啥子想法,大家来唠嗑哈!
你说说,李大人和奕哥哥,哪个更遭殃啊?
这段历史还有啥好琢磨的?不是早就翻篇了吗?
咱们一齐把事实捋顺了呗!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#
十大股票软件,国鑫策略,股市配资合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